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易拉罐的博客

心静自然凉

 
 
 

日志

 
 

转 没有良好的心态,需谨慎投身教育  

2010-09-01 22:08:39|  分类: 大学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学型”教师没有出路基本上是不争的事实,记得上海一位老教师因为职称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曾经惹得网上一片议论,其实那位老师的情况并非个别事件,而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能一生投身教学不做研究或很少做研究而能“出人头地”的。< XMLNAMESPACE PREFIX ="O" />

江泽坚老师也许是为数不多的一生投入教学最多的老先生之一,老先生一直以教书匠自居,但其对数学的理解与知识的渊博恐怕年轻人中能望其项背者不多。如果江先生年轻四十岁,以目前的评价机制,我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达到现在这样的地位。

无数的事实验证了一个大家不愿意承认的客观事实:“教书无用”,这里的“教书无用”是相对于功利而言的。我们始终认为科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理论上是对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科研?孙以丰老师一生发表科研论文极少,好像只有寥寥数篇,但数学界认识孙老师的人大概无不对孙老先生的数学修养佩服得五体投地,尽管听孙老师的课有点吃力,但如果你事先预习,仔细品味,你会从他的课堂上学到很多东西。学术修养与学术论文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你发表再多的论文,未必表明你的学术修养好,反之,你不发表论文,也不代表你没有高深的学术修养,这就好比你有博士学位并不代表你的水平一定达到了博士层次,你没有博士学位也不代表你的水平一定比不上博士。教学需要的不是论文,而是学术修养。遗憾的是,很难有一个定量的指标衡量你的学术修养,各个单位总不能在各种申报材料中填上有多少学术修养高的教师吧?这种模凌两可的说法不能让人信服,只有论文、项目才是硬指标。

对个人而言,这个问题更重要,你没有论文、没有项目,如何证明你的水平?你说你投入了多少精力从事教学工作,你说你的课多么受学生欢迎,这些都不足以证明你的水平高,更不能为你带来任何光环。教育是一个长效行为,你投入再多的精力都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它的效果,即使你有幸看到了效果,那也未必是你的功劳,需知教育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你一个人培养了这些学生,主要功劳肯定不是你的,因为你相对于大牛们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如果你的头顶上戴着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不管你教学工作做得如何,也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喜欢你的课并从你的课堂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你甚至可以没为学生上几节课,你也肯定是出色的教师,人才培养的典范非你莫属,在这样一种评价机制下,你还认为教书有用么?

尽管我们说教学与科研两者不矛盾,做好了可以教研相长,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你如果将教学与科研的时间与精力对半分,那你无论如何都很难与一个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科研上的人比科研,除非你的智商比别人高了许多,甚至是个天才,那你完全可以傲视天下。然而,按照现在的要求,除了大牛或年轻的小牛,教师不上讲台是肯定不行了,虽然从来没有人说教学不重要,可有多少人真正把教学当成自己的主业了?想法放在每个人的心里,外人不能凭空乱说,但只要你走进课堂,你就能感受到讲课者在教学上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最令人无可奈何的是,在一个一切以显示度与指标说话的时代,无论你投入精力多少,都无法反映你的贡献,最终决定你贡献大小的还是你的那些耀眼的光环:论文、项目、XX学者、XX专家等等,于是你的光环越多越耀眼,你获得的新的光环就会越多,正所谓良性循环。

年轻的教师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作为教学的主力军,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有些甚至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量,可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科研的黄金期,错过了黄金期一切都晚了,不仅学术研究受影响,职称等问题也会受影响。没有职称意味着什么?说得残酷一点,在某种意义上你将被抛弃,所以年轻人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似乎没什么错。问题在于,我们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于教学?教学与科研到底谁主谁次?有人认为两者并重,也许真的可以有两个主题,我们暂且不去争论是否真的应该两者并重,现实中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两者并重?口号肯定无懈可击,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确,没有教学,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教师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是我们真的把教学当成根本了吗?那些大牛们是该身先士卒冲在教学的第一线还是在一旁指手画脚(有个美丽的名字:指导)?

年轻的博士们,你如果觉得自己在科学的道路上可以走得很远,将来可望成为大牛、巨牛,恐怕你要仔细权衡一下是投身教育还是去到科研院所专心你的研究,如果你的远大理想是当个“教育家”、“教育科学家”或“科学教育家”(这些名称受“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的启发),可能你在研究所成为大牛之后再考虑从教更为明智,说不定可被列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什么的,那时不仅名利双收,还可得偿成为教育大师的心愿。如果你等不及成为大牛迫不及待想投身教育,那你最好考虑清楚,调整好心态,因为除了功名利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良心。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8075
  评论这张
 
阅读(33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